儀器儀表行業應用廣泛
在人類社會進入知識經濟時代、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,儀器儀表及其測量控制技術得到日益廣泛應用,給儀器儀表行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。經過近十年來的建設與發展,我國儀器儀表已經初步形成產品門類品種比較齊全,具有一定生產規模和開發能力的產業體系,成為亞洲除日本以外第二大儀器儀表生產國。
儀器儀表行業發展步伐穩健
儀器儀表行業已經連續多年保持了經濟高位運行的態勢。即使當全球受金融風暴的影響,各個行業經濟東圃有所放緩,但從全景發展情況看來,儀表行業的增長速度并沒有放緩。
儀器儀表行業快速發展一是因為國家的經濟高速穩定發展的運行;按照過去的經驗,如果GDP的增長在10%以上時,儀表行業的增長率則在26%~30%之間。二是因為國家宏觀調控對儀表行業的影響有一個滯后期,儀表往往在工程的后期才交付使用,因此,因宏觀調控政策而減少的投資對儀表行業的影響不會太大。
儀器儀表行業迎來新機遇
在當今自動化檢測技術、安全儀表技術、傳感器技術、自動化控制技術等技術快速發展下,作為高端裝備制造業中發展的載體,儀器儀表行業發展將迎來很大的機遇。作為專注制造型企業發展的電子商務服務商,世界工廠網看好儀器儀表行業發展機遇。
不僅如此,政府“十二五”規劃中明確指出要加強科學儀器設備研發和應用,具體包括科學儀器設備新原理、新方法和新技術、前沿科學儀器設備、通用科學儀器設備、專用科學儀器設備、科學儀器設備關鍵部件和配套系統、科學儀器設備(裝置)二次開發6大方向。同時,“十二五”期間重大專項投入50億,并撬動社會投資50億以上來共同支持鼓勵科學儀器發展,另一方面政府采購也向國產儀器傾斜,鼓勵采購國產科學儀器。
各個地區的逐漸重視
京津滬等大城市是我國儀器儀表行業的發源地和集中地,條件好,長期名列前茅。隨著地區產業結構的變化調整以及各行業對儀器儀表需求量的增加,今年上半年京滬的產銷規模已有所下降,而蘇粵浙魯則后來居上,產值超越了京滬。江蘇廣東兩省外資云集,儀器儀表行業占比較大,已躍居儀器儀表行業一二位。而今年浙江民營企業發展迅速,已形成區域產業集群。既有量大面廣的產品形成規模化生產,也有高科技產業化典范,位居全國第三。
產品需求結構仍需調整
目前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雖有進展,但仍有兩大短板仍未突破,一是量大面廣的中高端科學儀器尚未有突破性進展,而是儀器可靠性、穩定性的根源問題沒有得以解決。
國內裝備制造企業在‘重’、‘大’、‘長’、‘厚’方面不斷刷新的世界記錄,對許多大型工程機械、大型冶金裝備、大型化工裝備等,都具備相當高的制造能力,但國產高端高精密測量儀器少之又少,國內儀器儀表行業基本上都處于相當被動的境地。
相關人員表示,儀器儀表企業在當前形勢下要加大技術投入與創新力度,以適應未來高自動化與智能化趨勢。通過不斷提升技術與產品創新,進一步從中低端領域向高端領域發展。
儀器儀表行業涉及產品眾多,工業自動化儀表和控制系統仍保持大于全行業增幅的高增長,產銷增長34%,反映出我國仍處能源、重化工高速發展期,但增幅比上半年有所下降,說明應用領域的結構性調整已起到作用。隨著國家隊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,我國城市常規空氣質量逐年改善,達標率逐年提高,所以環境檢測儀器同比增長40%,反應環境治理、節能減排對相關儀器的需求顯現。
另外,光學儀器、地址勘探和地震專用儀器、教學儀器等產品基本保持行業平均增幅。電工儀器儀表、測繪儀器、實驗分析儀器、核測量儀器、電子測量儀器、計時儀器、衡器、醫療儀器等增幅低于全行業平均值,其中部分產品需求平穩,產能過大,有些產品技術差距大,中高檔產品市場被進口產品占領,結構調整明顯。